政策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五篇

| 点击:

【www.liuxuezz.com--政策】

  写作使我成为一个细心的园丁,将自己喜爱的植物在凋谢之前选择、培育、移植、修剪和保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前不久,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某某学校的学生浪费严重,用馒头打仗”,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学生扔几个馒头,算不得什么,小事一桩。

  这真的是一桩小事吗?

  几个馒头确实也值不了多少钱,但用馒头打仗,却说明这些同学不珍惜农民收获的劳动果实,缺乏节约意识,若不加以教育和制止,必将会养成一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贪图享受、好吃懒做的恶习。

  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就崇尚节俭之风,《悯农》诗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讲粮食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朱柏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利维艰。”也是相同的意思,古人倡导“俭以养德”是很有道理的,节俭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几乎每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人物,都具有节俭之美德。敬爱的周总理,一件睡衣补了又补,穿了几十年;他吃饭时,不仅要把碗中的饭吃净,连掉在饭桌上的米粒也要捡起来吃掉。著名作家茅盾,他的办公桌有一条腿不牢固,工作人员要给他买张新的,他却坚持修一修再用,是他没钱买吗?不是,他死前立下遗嘱将25万元稿费捐给了国家!两位杰出人物之所以如此节俭,是因为他们知道,一味的铺张奢侈,就会慢慢的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会腐化堕落下去,我们21世纪的青年学生,难道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

  再就经济价值而论,也许几个馒头算不了什么大数,但假如全国有1000万学生扔馒头,以每人每天扔两个馒头,一个馒头0.1千克计,就有200万千克粮食,再按每千克馒头价值2元计,就是400万元,这便是一天造成的浪费,倘若把这400万元用于希望工程,按50万元建一所学校计,则可建8所学校,而一年365天就有2920所新学校诞生,这个数字何等巨大!在这样的推算面前,谁敢说这是一件小事呢?

  眼下,我们的生活确实比过去改善了许多,一些地区和家庭已迈入了小康水平的行列,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我们人均物质财富,尤其是粮食,并不丰厚,好多人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好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还不能进教室学习,如果我们用节省下来的粮食去支援灾区人民,援助山区那些渴盼知识的孩子,不是比“打满头仗”有意义吗?

  我们的国家正在建设两个文明,而用馒头打仗,无疑会给物质文明的车轮加上更为沉重的负荷,给精神文明的旗帜抹上一片灰色。同学们,无论从个人的品德修养出发,还是着眼于希望工程和两个文明建设,让我们珍惜每粒粮食吧!

第2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全国_期间,_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阐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形势,以_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科学把握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不断增强学习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_以来,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_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新粮食安全观,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端牢“中国饭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展现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揭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重大政策,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_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_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00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充分认识_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自觉对标看齐,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要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底线思维,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局意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特别是_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坚持从全局看粮食问题,从战略上把握国家粮食安全。_多次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现阶段,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经过多年丰收之后,我国粮食供求出现一些阶段性变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坚持底线思维,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是出于战略考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二是我国进口粮食具有“大国效应”,一旦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容易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三是我国农业就业人口仍有接近1.8亿人,过多进口粮食会冲击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切实把着力点放在国内生产能力、必要的储备能力以及国际资源掌控能力上来。一是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18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只有两个年度小幅减产,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耕地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二是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靠科技进步。三是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国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管好用好“天下粮仓”,对于调节丰歉、平抑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不断深化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我国每年消费2亿多吨畜禽水产品、7亿多吨蔬菜,与6亿多吨粮食一样,都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积极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探索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

  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一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聚焦良种良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农业科研人员创新举措,允许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三是压实地方责任。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即建立粮食省长负责制,目前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主产区积极性。

  全力以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_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粮食品种、区域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刚性上升与增加种粮收益的矛盾突出,个别品种外采率高与国际贸易风险的矛盾突出。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扣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加大粮食产量、播种面积、耕地保护和保供稳价等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压实各方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进一步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主要用于种粮。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把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抓实,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示范。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口粮等必保品种,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着力提高单产。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充分挖掘大豆增产空间和潜力,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彻大食物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认真组织粮食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强化储备调节。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推进全产业链节约减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推进饲料减量替代,倡导节约消费。

第3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不愁吃”里话小康

  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从到20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今年底超过2.5亿人。反观我国,国家预计今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

  “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在面对国外质疑中国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未来谁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上,袁隆平通过投身水稻研究给出了惊艳答案,我国水稻的世界单产记录已经提高到每亩1149.02公斤。除了粮食,我国蔬菜产量也在飞速增长,从1990年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70公斤,涨到年的400公斤,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此外,各种农业“黑科技”让我们竖起大拇指,“互联网+农业”的新兴产业模式也让我们足不出户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红利。

  “不愁吃”得益于“供应链”的完善。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早已成为过去,人们一走进菜市场和超市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吃得越来越丰盛。而且,政府健全的保障体系也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给,国家对副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开通了专用的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疫情期间,各地也纷纷支援湖北农副产品,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国“粮草先行”的强大供应实力。这一次,我们确实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丰富的“菜篮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保持着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战绩”,而在今年,我国的绝对贫困将被全面消除。一方方不断丰盛的餐桌,不仅上演着我们的生活百味,更折射出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幸福历程!

第4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稳住农业基本盘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民以食为天,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__以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诸如“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粮言粮语”,各方面政策多管齐下,进一步了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在__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更要下大力气,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粮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以行政法规规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出“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的最新要求,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承担保障本行政区域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此条例不仅完善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框架,也全面充实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内容。此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也将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切实压实各级地方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有助于推动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社会营造抓粮“有干劲、有热情、有动力”的氛围。

  提高粮食“稳产增产”能力,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成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种子是“粮食之基”,种优则粮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并且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扎实抓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为端稳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广发芽率高、适宜机收、易储存等优良品种,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从各方面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就一定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拒绝浪费粮食从我做起。2021年,我们收获了粮食生产“十八连丰”,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在粮食增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的前提下,粮食节约也要引起足够高的重视,越是丰收越不能忽视粮食的极端重要性,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等多种因素在协同发力。正是因为环环紧扣的各种高质量政策,才实现了粮食总产量在连年丰收的高起点上再创新高。居安当思危,我们要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珍惜一箪食、一瓢饮,坚决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第5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资源。粮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供给已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多年供大于求,粮食形式明显改善。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挑战出路紧平衡预警机制

  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形势大好,但从长远看来,粮食安全问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党的十七x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重要文献。中央经济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切考虑。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年1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96年11月1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通过《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重新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做出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现在,我们认为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化解和消除导致粮食危机的各种因素,保证一个人的生活具有足够富多富有营养的粮食。

  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

  我国近些年粮食生产发展势头大好,但从长期看来,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的耕地资源少,淡水少,使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制约。此外,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每一个同胞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

  目前中国粮食的产需供给率大概是97%,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而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二)粮食价格上涨趋势增强。

  从2004年开始粮食价格开始上涨。2006年9月后,由于物价上涨、种粮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价格上涨速度加快。2008年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大豆及豆油价格涨幅剧烈。在成本、需求、政策各方推动下我国粮价持续上涨。

  (三)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三,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粮食供给增加困难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农业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38亩,只有世界的1/3,并且耕地质量下降,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和污染严重。全国适宜耕种的面积只有一亿亩,扩大耕地面积有限。此外,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总体上严重缺水,影响了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我国干旱缺水的状况也将有增无减。另外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而且科技支撑不足,也使得粮食增产缓慢。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5%,而中国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二)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持续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可能达到16亿。按照每年增加500万吨的供应量,到2020年需要5.25亿吨,到2030年需要6.4亿吨左右的粮食供应。这种人均粮食需求量加大和人口总数稳定增长,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需求的刚性增长将使我国今后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从区域分布看,粮食产销分布很不平衡,粮食销区的产销缺口有扩大的趋势。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粮食的消耗量也会增加,这也增加了对粮食的总需求。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沿袭传统、分散的生产模式,粮食生产的科技附加值低。现阶段,粮食加工转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口粮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用粮加工。三种加工方式都存在这规模小、企业多、技术落后和加工能力过剩的问题。在经营方式上,产业化程度低,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

  (四)粮食应急和救济系统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把粮食生产作为作为重中之重,对粮食安全的预警工作重视不够,这也是造成我国粮食生产悬殊动荡的原因之一。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粮食安全早期预警系统是政府调控、引导农产品市场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虽然开始着手建立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措施,但是起步晚导致很多地方的粮食预警体系还不健全,一些措施还没能得到落实。此外,粮食的信息公开度较低,缺少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家庭在粮食价额波动时的保护措施,而且在遇到突发性问题时也没有良好的预防措施。

  (五)粮食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的食物来源比较狭窄,局限于种植业中的谷类和薯类作物。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此外,有关部门在提及浪费粮食的问题时,往往会更多地强调消费端,而忽视解决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隐性浪费”问题,原粮食利用率低,爱惜粮食观念淡薄,浪费粮食现象随处可见。

  四,新形势下我国粮食问题的出路

  (一)稳定耕地和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一是加大耕地和环境的保护。在我国资源和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粮食供应紧张,只有耕地得以稳定,才能更好地解决粮食种植的合理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应当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确保农田规模。实施严格的耕地农田保护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二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应当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强化其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同时加大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稳步推进农田水利、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应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

  (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保护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科技是个薄弱环节,科技贡献率低,技术成果转化慢,因为必须不断加快我国粮食的科技发展,拓展创新点,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国需要加强对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搞好良种培育,改进栽培技术。大力研究和发展生物技术,开辟粮食等主要食物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同时,我们还应当研究和发展食物保鲜技术,对食物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储藏保鲜,是加强食物安全保障的不可替代的措施,可以减少浪费,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也能够维护实物的质量。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农民农业科技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粮食的技能,运用高科技来改造我国的传统农业。

  (三)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

  如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各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都会给粮食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保障系统。根据对粮食市场情况的动态分析,及时进行信息的跟踪、采集、整理,并做好充分的预测分析,一旦发生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关部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年份的收成状况,逐步完善粮食的生产、需求和储备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粮食储备的收购、管理和流通、周转制度。我们需要依据国内外粮食市场状况,从而及时补充和抛售储备粮,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此外政府应鼓励农民进行合理的储粮,国家应该给与适当的补贴和政策指导。

  (四)倡导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

  保护粮食安全不仅仅是控制粮食生产,更要重视粮食消费。粮食资源是有限的,过度透支只会使粮食安全问题存在更大的隐患。应当提倡适度节俭的粮食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加强粮食产后减损技术的推广,控制粮食的过度加工,粮油的过度加工,使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晶的营养价值,造成了原料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要引导科学饮食,倡导健康消费,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

  结语: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要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不但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指引,促进中国粮食结构的优化,还要政府在法律上进行强有力的限制,保证耕地安全。我们都应该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真正的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liuxuezz.com/news/4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