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范文六篇

| 点击:

【www.liuxuezz.com--预警】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八项预警机制范文六篇,欢迎品鉴!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1

  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之一,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体现。建立全国统一、自上而下、迅速高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加强我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迫切需要。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预警,是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社会风险的重要前提。面对各类重大灾害的发生,人类目前尚无有效的科技手段完全加以阻止,但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得当的处置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取决于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公众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利用各类预警信息及科学的防范建议。建立一个规范、畅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确保社会各界及广大公众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有利于政府及各部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部署,有利于消除公众疑虑,提前了解掌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时采取自救互救行动,可以有效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

  建设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提升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外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注重综合防灾减灾,更加注重事前防范和应急准备,更加注重灾害的风险管理以及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些发展趋势对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尚不完善,制约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力。建立国家权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 各级政府及时、准确掌握有关综合信息,科学分析研判,及时有效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完成我国应急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务院高度重视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十一五”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列入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提出“依托中国气象局现有的资源,扩建相关业务系统和发布渠道,为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提供权威、畅通、有效的综合平台”。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对加快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尽快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的多手段综合发布。统筹安排好建设任务,重点解决涉及信息快速发布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全局性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是完成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依托气象信息系统是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显著提高,预警发布业务流程和应急值守制度日趋完善,为全面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北京、安徽、湖北、山西、宁夏5省(区、市)已开展了地方投资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开始投入应用。各地在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中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依托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设计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从总体架构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级发布管理平台和县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实现“三级管理、四级发布”。系统由信息发布手段分系统、应用软件分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分系统、信息反馈评估分系统、信息及基础支撑分系统以及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构成(图1),该系统具有接收来自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多种类应急预警信息,并在各级平台之间实现预警信息纵向交换的功能,还具有通过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实现面向公众信息发送广覆盖的特点,主要体现出四个功能特点。

  广覆盖的网络支撑系统。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建成地面和卫星广播相结合的、覆盖国家、省(区、市)、地(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的通信网络系统,并具备了应急移动卫星通信能力。国家级和省级局域网络系统达到千兆,地、县级已达到百兆。气象部门与各省(区、市)政府以及国防、环境保护、水利、地震、海洋、林业、航空等部门建立了通信线路,实现了气象数据跨部门的共享应用。依托气象信息网络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快速收集和信息发布在国家、省(区、市)、地(市)、县的快速传递。

  多手段的立体发布渠道。各级气象部门以预警信息发布“快、广、全”为目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渠道相辅相成、覆盖城乡社区的立体化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目前,全国的所有省、市、县均开播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央气象台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居各个电视频道之首,成为气象信息发布的重要途径。中国气象频道于2006年开播,24小时滚动播出气象信息,实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中国天气网最高日访问量超过2100万人次,成为国际排名第二专业气象网站。短信、彩信和3G等手机气象信息传播可以覆盖到全国所有的手机用户,手机短信定制用户数达到1.2亿。在农村乡镇建成了22000多个信息终端、近8万个高音预警喇叭和6万余块气象电子显示屏,成为预警信息在农村传播的重要渠道。7个沿海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可以覆盖我国东海、南海、渤海和黄海海域。依托这些多手段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可以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在全国范围的广覆盖。

  分层级的信息管理发布平台。全国的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包括1个国家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31个省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342个地市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2379个县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由国家、省(区、市)、地(市)、县四级构成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以实现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与同级政府、相关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连接,国家、省(区、市)、地(市)、县四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统一设计和建设,还可以实现各层级之间的上下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多部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实时收集、统一管理和分级发布。

  规范化的综合发布体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向公众发布权威预警信息的公用平台,多种类信息的数据标准设计、科学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流程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及时发布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各级政府负责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社会事务等管理的各相关部门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能够实时收集与共享,在统一的发布平台上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规范管理、综合发布的目标。

  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是体现应急管理效益的关键环节

  在国务院应急办及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组织实施下,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建设中,已经初步体现出应急管理的良好效益。

  促进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通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和机制,发布手段更加多样化,各级应急责任人、社会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预警信息,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2010年7月8日至14日,安徽沿江以南地区发生1999年以来最强暴雨,一些乡镇气象信息员连续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向乡领导作了汇报,乡党委、政府根据预警信息,立即组织人员转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距离岷县县城不到10公里的茶埠镇是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方之一,由于茶埠村的村主任兼气象信息员在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及时组织287户约1186人提前转移,村民无一伤亡。及时的预警信息和应急防范,有效避免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提升部门应急联动的水平。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协调下,实现了相关部门监测预警信息的实时收集和共享,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成为部门间应急联动的平台和纽带,提升了部门合作水平。山西省将全省34个专项预案和79个省级部门预案所涉及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予以整合,改变了目前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各自为政、互不隶属的状况,形成权威、统一、资源共享的信息发布平台。重庆市永川区构建了由区政府应急办统筹协调管理、区气象局牵头组织实施,农业、国土、水利、林业等19个区级部门和23个镇街组成的全区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工作体系,实现了多部门、多灾种监测预警信息实时共享和联动。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针对一些社会公众敏感的公共事件,及时发布答疑释惑的信息,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秩序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2009年4月6日晚,安徽肥东县发生3.5级地震,合肥市区很多居民纷纷出户聚集到广场等空旷的地区,安徽省政府应急办立即利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合肥市及地震周边地区102万手机用户发布相关信息,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推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各级政府共建、各部门共用、全社会共享,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与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结合起来,真正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为开放融合、集约集中、综合权威的平台。 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拟继续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期建设列为重点项目,着力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公众的覆盖率。我们相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的不断提升,必将促进我国应急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2

  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XX乡经济及社会秩序稳定,根据县处置非法集资和民间投资理财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XX乡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XX乡党委书记张华君同志任组长、胡德琼同志负责、各班子成员进行分工、下设办公室有倪强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对辖区内的金融机构以及农业合作社开展了全面、深入、彻底的排查。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XX乡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房地产中介机构0个,商品咨询公司0个,投资咨询公司0个,担保公司0,小额贷款公司0个,典当行0个。针对上述机构,我们采取了明察暗访、内查外调等方式进行了深度排查。经排查,目前,暂没发现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二、风险排查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乡充分认识到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XX乡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职能站所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并对辖区内排查对象进行动员部署,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结合XX乡实际,分阶段细化和分解排查责任,严格工作责任和制度。

  任追究制度,确保此次工作顺利开展。

  全面排查,不留隐患

  一是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张贴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方式分片集中宣传,及时公布XX乡办的举报电话;同时直接到村落、企业进行现场讲解、散发宣传单,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居民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活动期间XX乡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二是自查自纠,查找隐患。组织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自查自纠,全面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三、加强监测预警,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这次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建立起了涉嫌非法集资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了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从源头和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非法集资风险事件发生。下一步,XX乡将继续加大金融机构的检测排查,对非法集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查处,确保风险排查工作常态化:一是建立专项报告制度。XX乡将对非法集资的排查监测作为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发现重大可疑对象,在1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县处置非法集资和民间投资理财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打专题报送。二是建立例会制度。XX乡不定期组织XX乡有关站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完善奖惩考核制度。XX乡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风险排查纳入XX乡年终考核范围,督促XX乡相关站所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对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预见性。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3

  根据总行《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整治活动暨宣传教育活动月的通知》、北京银保监局《转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开展******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分行统一安排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XXXX支行领导高度重视,详细制定了我网点的具体的实施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XX支行深入贯彻中国银保监会要求,有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群众防范非法集资意识和金融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提高我行员工主动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我网点详细制定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岗位和员工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统一思想,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工作细则,认真落实每项工作,密切协作,抓好落实,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法,努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确保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进行宣传,结合群众生活实际,重点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非法集资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段,以及非法集资的危害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广大群众认清非法集资的性质和危害,增强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

  宣传月中,我网点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非法集资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常识,积极扩大宣传范围、拓展宣传空间,以提高宣传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确保宣传取得实效。一在本网点进行宣传,在大堂摆放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宣传资料,供群众阅览,并组织网点工作人员集中统一学习,宣传非法集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识别方式等,利用e租宝非法集资案作为典型案例说明组织、参与非法集资的后果和危害,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法分子的蛊惑。二是和 XX支行一起走进企业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向30多人散发有关非法集资的宣传单,并配有工作人员进行讲解,教育群众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全面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揭穿了非法集资的虚假性和欺骗性,在舆论攻势上对犯罪分子进行了震慑。同时营造了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结合对非法集资广告的清理,有效引导和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营造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揭穿了非法集资的虚假性和欺骗性,遏制了其虚假性和欺骗性的传播,引导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4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落实省、市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工作要求,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了防返贫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目的意义

  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可以及时、有效掌握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和非贫困户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导致返贫的基本信息,为镇政府针对拟返贫群众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全镇稳定脱贫的精准率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脱贫不返贫。

  二、监测对象

  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已脱贫户、未脱贫户,以及边缘户。重点监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400元的家庭情况;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安全饮水保障情况;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家庭重大变故可能存在较高返贫及新增风险的情况: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边缘户的“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未脱贫困户提升情况。

  三、工作机制

  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以村为单位,村党支部牵头,召开村两委会,每月下旬进行集中研判一次,充分发挥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力量,及时掌握已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重点监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能有效保障、预期收入有下降趋势、家庭劳动力减少、家庭成员患大病、经常性的大额支出及家庭突发特殊状况等情况;

  对脱贫户主动提出要求纳入预警范围的也一并纳入研判范围。

  对因病、因学、因灾等特殊原因出现较大数额的刚性支出,导致家庭收入低于现行贫困线或“两不愁、三保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和家庭人口中无人就业(家庭成员全部无劳动能力除外)、家庭成员有较高的固定医疗支出、收入来源不稳定的贫困户,纳入返贫风险户。

  凡是进入返贫风险户的,2个工作日内,由村级上报到镇扶贫办。镇扶贫办对村级上报的情况进行核实,2个工作日内完成。镇扶贫办确认核实村级上报情况核实无误后,2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扶贫办。

  针对风险原因制定处置方案,处置方案实施1个月后,发挥作用比较明显的,由村党支部牵头,召开两委会对返贫风险解除实施研判,研判结果公示3天,返贫风险解除,并报镇扶贫办备案。

  由镇扶贫办负责,对该户继续监测2个月,每月向县扶贫办书面报告一次监测情况,2个月监测无异常后,取消监测,按正常户对待。

  四、组织实施

  坚持“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对照脱贫标准,立足实际,严格执行未脱贫户、已脱贫户、边缘户动态监测机制,严防返贫,确保贫困群众长效稳定退出。

  1.区分对象防返贫。指导各村针对未脱贫户、已脱贫户、边缘户不同特点,认真分析研究,针对性制定返贫防范措施,做精产业帮扶、就业扶贫文章,强化帮扶成效监管,确保返贫风险防范无遗漏。

  2.明确标准防返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盯已脱贫群众家庭收入,聚焦教育(义务段学生入学)、医疗(合疗参合)、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认真抓好落实,坚决做到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

  3.夯实责任防返贫。全体包村领导按照分工安排,深入各村,指导推进脱贫巩固工作,协调解决脱贫巩固存在问题;

  深入包扶村和帮扶贫困群众家中,制定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解决就学、就医、住房等存在困难,帮助困难群众长效稳定脱贫。

  4.加强监测防返贫。结合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包户制,每月对未脱贫户、已脱贫户、边缘户至少入户走访一次,摸清家庭收支、有无就医、就学、产业发展重大变故等情况,一月一汇总、一月一研判,并与上一年度家庭收入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动态监测返贫风险,及时研判收入问题,化解返贫风险。

  5.强化帮扶防返贫。紧盯产业、就业这一贫困群众增收主渠道,按照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包户制要求,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两业”。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5

按照_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防止返贫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镇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完善稳定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扎实开展动态调整工作

严格按照县脱贫办要求,每月开展动态调整工作,切实做好脱贫户的动态监测工作,严格审核数据质量,做好系统内贫困人口自然变更和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录入和信息更新等工作。

二、做好贫困户分类管理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将脱贫户分为一般监测户、重点监测户、边缘脱贫户三类,进行分类管理。

对家庭有较大的医疗、教育等开支,返贫可能性较大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加强走访,随时关注,能享受的政策“应享尽享”,家庭中有劳动力的,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或推荐就业。对家庭无较大的医疗、教育等开支,返贫可能性较小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加强走访,巩固已享受的政策,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就业。对于无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按期走访,给予生活、生产上的关心和帮助,继续享受原有政策,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感恩教育。

三、建立“回头看、回头帮”返贫监测机制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超六有”对已脱贫户进行持续扶持,按照“在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的规定,继续落实相关政策,对原安排帮扶项目未实施完的脱贫户,按照贫困退出政策继续实施,确保其稳定脱贫;对原享受政策的脱贫户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继续享受原政策。

对已经脱贫的群众,帮扶干部要定期上门回访,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准确掌握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持续增强其“造血”功能,加大对脱贫户的技术和产业扶持,打牢不返贫的产业基础,让脱贫户有持续、稳定收入,切实做到让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有转变、环境条件有变化、劳动技能有提升,有稳定的收入渠道,彻底防止脱贫户返贫。

对摘帽村已实施的产业帮扶,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扶持致富带头人,同时继续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新产品,促进资源良性发展。对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继续按原有政策加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村风,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八项预警机制6

       为深入贯彻落党中央关于“完善国家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处置工作机制”要求,切实履行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推进“平安网络”建设,根据公安部电视电话会议和《关于加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的通知》(公信安〔2015〕21号)精神,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商南县积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

       一是结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建立部、省、市三级,100个重要行业部门、横纵通畅的立体化网络安全通报预警体系(3层100纵)总体部署,我县力争2016年建成立体化通报预警机制,努力落实我县公安网监系统监测预警能力。

       二是按照公安部和省市相关要求,我县成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协调小组”,由县公安局承担具体办公,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协调小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联络员。主要负责全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以及各成员单位和主管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汇总和反馈工作。三是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能,做好完善机制建设。

       主要工作为收集通报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开展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围绕重要信息系统、政府网站遭受攻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情况,及时快捷进行处置。及时督促各成员单位上报网络安全保障以及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liuxuezz.com/news/39199.html